肉鸭长舌头病如何防治 |
访问时间:2015/10/12 16:00:28 |
肉鸭长舌头病是一种流行疑难杂症疾病,近年来发病率较高,造成经济损失比较严重。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鸭、鹅舌头长,上、下喙短,舌头被长长的露在喙的外面为特征的一种疾病。由于鸭、鹅的舌头被长长的伸出并露在喙嘴的外面,使鸭鹅无法采食及饮水,鸭鹅常因无法进食而死亡。发病较轻的鸭只也常因舌头外露而影响卖相,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。 一、发病因素 1、某种药物过敏所致:短时间内大量使用含氟抗生素如氟苯尼考、痢菌净等药物有关。 2、饮用水中或饲料中氟超标,主要发病地区为盐碱地区、丘陵地区。 3、缺锰等微量元素或高氟等引起代谢性疾病。 4、高温潮湿、通风量差等饲养管理因素同样会引起该病发生。 5、饲料或圈舍环境等引起霉菌毒素、黄曲霉菌素等中毒。 6、光照强度过大,造成喙的生长发育异常。 二、流行特点 1、流行范围逐步扩大。 2、呈现类似的传染性:本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,以群体发病,笨病鸭鹅均有发生,尤以商品肉鸭发病率最高,呈地区集中散发型,本病死亡率较低,多因无法饮水及采食而死亡。 3、发病日龄逐步拓展 目前多发生于10—25天左右的肉鸭,少数鸭群于5—14日龄有发病现象。 4、呈现群体独立感染发病的特点 同一个养殖小区,使用同一家饲料和同一家兽药,还是同一车鸭苗,有的养殖户发生本病,有的养殖户没有发生本病,只要该棚出现过本病,下次饲养时出现病鸭的可能性很大。 三、临床症状 观察鸭群,初期未发现异常,随病情发展,鸭表现出精神萎靡,站立不稳,行走双脚向外,随之肉鸭舌头伸出,眼圈周围羽毛湿润,流泪,粪便稀薄,大群中有咳嗽、呼噜现象,死亡鸭手摁鼻腔有粘液流出,运动障碍,采食不便或无法采食,鸭体瘦弱。 四、防治措施 1、在饲料中添加优质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元素及复合氨基酸。 2、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净。 3、在饲料中添加荆防败毒散。 |